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8-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柴葳

  日前,教育部党组下发《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站在战略的、全局的和时代的高度,对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党委如何领导、支持关工委开展工作提出了6点具体意见,为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8月6日,教育部关工委副主任王茂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对这一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进行解读。

  为关工委工作指明方向

  记者:《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王茂根:《意见》对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和组织建设具有纲领性作用,是对18年工作的总结,对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有长远指导意义,对关工委建设和开创新局面必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已有18年历史,关工委在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网络已经形成,直属高校全部建立了关工委组织,甚至有些地区的农村乡镇也设有关工委组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教育系统530万离退休老同志中,参与关工委工作的有158万,其中骨干力量就有70万人。18年来,这支庞大的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了贡献。

  近两年来,中央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对关工委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教育部党组为进一步贯彻好十七大提出的“要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支持他们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的要求,要进一步落实中央8号、16号文件,深入落实近期中央领导的一系列重要批示,根据工作需要,经过反复研究,出台《意见》,充分反映了部党组对关工委工作的重视和肯定,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教育系统各级党委、行政部门及关工委提出了明确要求。

  发挥教育系统关工委的独特优势

  记者:针对《意见》重申的24字工作方针,教育系统关工委在对高校和中小学校学生以及青年教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方面,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王茂根:关工委的工作不是一线的,不是主角,是配合补充工作。教育系统关工委的重要性与独特优势就在于它与整个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工作对象和工作主体是结合在一起的。比如现在我们的高校党建工作中,大量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等工作中,都有离退休老同志辛勤的身影。目前教育系统关工委针对大中小学生的工作实践中,重点是德育,也逐渐向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扩展。在这一过程中,多年在教育系统工作的老同志们,有丰富的教育工作经验,对青少年成长规律更熟悉,有着独特的优势,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学校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实际上是解决“一老一小”的问题,小有所学,老有所为。这些老同志的经验和智慧,本身就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出来。《意见》对关工委主要工作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前提是配合不是代替。要量力而为,有任务没指标,有要求不强求;要立足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做一件事解决一个问题,不求多,不攀比。《意见》中提出的工作方针,也是多年工作积累,关工委工作要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

  让关工委工作“落地生根”

  记者:《意见》对这些年来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工作实践有哪些针对性?

  王茂根:《意见》全文并不长,共6个部分,却把握了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意见》首先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这个问题,重申了关工委的性质、工作方针和主要任务,强调建立健全队伍建设、组织机构,指明要完善关工委长效工作机制,对各级党委重视关工委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意见》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解决了制约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主要问题,应该说是多年从事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们共同的期待。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工作状况基本可以用3个三分之一来概括,三分之一开展得非常好,三分之一一般,三分之一比较弱。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认识不到位,对老同志宝贵的资源、特有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认识。关工委亟需组织保障,有的地方有关工委的组织,但有名无实,只有牌子,没有开展什么活动,有些地方必要的活动条件、经费仍无保障,后备人员匮乏。

  部党组针对这些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以党组的名义,出台《意见》,是教育部1991年成立关工委以后,首个以部党组名义下发的文件。随着时间的推移,《意见》在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意见》的出台将把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引入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对开创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新局面有着积极的和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每日传真】     下一篇:农村娃课余有了好去处